2013 年,警方在巴西桑托斯港的一次突袭中找到了大约 30,000 块走私化石,其中包括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完整的一种大头翼龙标本。研究人员 8 月 25 日在PLOS ONE 上报告说,对化石的新分析提供了对飞行爬行动物觅食方式、飞行能力和解剖结构的洞察。
该化石被鉴定为Tupandactylus navigans,属于被称为tapejarids 的翼龙类的成员。这些翼龙以其超大、带冠的头骨和来自白垩纪早期的冰雹而闻名,白垩纪持续了大约 1.45 亿到 1 亿年前。
在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绦虫化石,但不如新分析的化石完整,翼龙的解剖结构也没有得到完整的描述。“这是我们第一次拥有完整的头骨和完整的 [身体],”葡萄牙卡帕里卡 NOVA 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古生物学家 Victor Beccari 说。
贝卡里的团队在 2016 年收到这块化石时,它已经被切成了六块。“这是一种耻辱,”贝卡里说,“但我们利用它来发挥我们的优势。” 研究人员将切片放入 CT 扫描仪中,然后使用扫描结果生成翼龙骨架的 3D 模型,该模型显示出仍埋在岩石中的部分。
这块Tupandactylus navigans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绦虫标本 - 一组以其颅顶(橙色)而闻名的翼龙。V. 贝卡里
先前的研究表明,绦虫有一个短而粗的脖子,可以在飞行过程中支撑它们的大头。但是 Beccari 的团队表明,颈部占脊柱长度的一半以上,这可能会使持续飞行变得困难。化石的长后腿和相对较短的手臂暗示绦虫本可以舒适地行走。
Beccari 说,这些观察结果表明T. navigans 的行为可能与孔雀相似。他说,绦虫的冠可能吸引了配偶,翼龙可能飞到树梢寻找食物或逃避捕食者。“但它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上行走。”
郑重声明:图文由自媒体作者发布,我们尊重原作版权,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,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,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。